传媒培训 | 聆听世界| 节目购销

影视基地 | 广告服务| 在线广播

首页 | 本站新闻 | 聆听世界 | 培训信息 | 节目购销 | 综艺专区 | 广电常识 | 合作信息 | 本站广告 | 在线广播 |
 
您的位置: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主页 - 本站新闻
....................................................................................................

李连杰河北祭奠太极宗师杨露禅

2011年04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官方网站广告全面招商

 

    4月10日,李连杰(右一)在河北永年县参加太极宗师杨露禅祭奠活动。  

    当日,功夫明星李连杰亮相河北邯郸永年县广府古城杨露禅墓地新址,出席杨氏太极拳创始人“太极宗师杨露禅祭奠活动”。据悉,曾研习杨氏太极拳的李连杰今年将在华谊兄弟开拍的影片《太极》中饰演杨露禅。

    “杨露禅先生创立的杨氏太极拳,在今天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在习练,作为一名武术弟子,我很早就想拜祭杨露禅先生。我们要不忘中华民族的美德,把太极拳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在当天的祭奠仪式上李连杰深有感触地说。

    杨露禅是清代太极名师,河北省永年县广府人,曾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精髓,后经自己改良,几经修改定型,慢慢发展成如今的杨式太极拳。永年是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诞生了杨露禅、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并衍生孙式、吴式太极拳派,成为闻名世界的太极胜地。

    在当日的祭奠活动现场,杨露禅后人及弟子当场为“杨氏太极苑”建设捐款,200余名太极拳名家及弟子在墓前亮拳祭祖,共同缅怀先师。随后,李连杰等人为“杨氏太极苑”奠基,植树留念。

本站链接导读:

一代宗师 杨露禅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人。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 故事创作的。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 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一种拳式,号称“太极小架子”。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的句子。

    后来,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1837--1892年)传杨式小架太极拳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年),全佑之子鉴泉后从汉姓吴,他将父亲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点是:重神静,长柔化,马弓步时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后时,宁静而不忘动,架式大小适中,动作紧凑 柔和,神志舒静。在社会上流传后,被世人称为“吴式太极拳”。

    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八十年代根据杨露禅经历改编的连环画《偷拳》,曾是一代人的记忆。

更多内容请关注本站新闻》》

 

 

信息发布: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官方网站8888 编辑部门: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网络信息部
 
※频道推荐
 
────────────────────────────────────────────────────────────────────────────

Copyright·1999 - 2009 TVS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