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名吃过油肉
作为特色晋菜的过油肉,许多山西人都不陌生,但308元一份的过油肉,有几人亲口品尝过?近日,有读者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称,晋中市一家普通小饭店,打出了一份过油肉308元的价格,并声称每日只做两份。
是商家的噱头,还是物有所值?5月27日,本报记者来到榆次区的这家小店,对人们热议的“天价过油肉”进行了采访。
“过油肉”卖到308元一份
5月27日11时30分许,记者按照知情人提供的地点,找到了这家名为“王大师美食”的饭店。
来到饭店门口,记者注意到,店的外墙上,赫然挂着一个招牌:“品中国烹饪大师高超技艺,尝大师家族上百年私房饮食精髓”。橱窗上,是“王家私房菜”几个大字。
走进店内,正面墙上挂的“菜单”上,三个招牌菜分外醒目:私房枣焖裙边,388元/份;私房特金鼎过油肉,308元/份;私房金鼎过油肉,108元/份。中间一行同样大小的字:“以上几款日限两份。”
如此高的价格,日限两份,会不会是饭店老板的一个噱头?记者以就餐为由,要了两份普通的菜品,付账后询问特金鼎过油肉还有没有时,服务员告知,因为备料复杂,且每天不多做,当天的两份特品菜已全部售完。
服务员、自称是主厨的女儿兼徒弟的王某称,父亲叫王海明,今年52岁,除了宣传牌上的名头,“师傅”还是国家级特级厨师、山西省烹饪大师、餐饮业国家级评委……
说话间,女孩高声叫着“王师傅”,请出了王海明。王海明称,自己是榆次伽西村人,祖上曾在山西巡抚衙门担任主厨,爷爷、父亲都是厨师,到自己这一辈已经是第四代了,“我是榆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晋官府菜’的第四代传承人,因为女儿是学徒,所以在外人面前,我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行规叫我‘师傅’。”
自称祖传手艺配料价高
午后的小饭店内,客人不多。王海明在妻子的帮助下收拾完厨具,重新回到记者面前。据他讲,他的手艺来自于曾祖父。他的祖父,则是给当年太原有名的“龙凤粮行”老板——榆次有名的王化龙、王化凤兄弟做饭。
20岁的时候,王海明随父亲在太原三营盘开“榆次饭店”,一度在太原颇有声名。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他先后获得了省及国家级烹饪大师等称号,并陆续在太原、北京的多个大酒店任主厨,乃至技术副总经理等职。
2008年,王海明和妻子等人在北京开起了晋商私房菜,因种种原因,原有的积累赔完不说,还欠下了40多万元的债。无奈,王海明携家人回到了榆次,又经过几年在当地星级酒店主厨的生涯后,投资3万多元,开了这家小饭店。
在只有一张十人大桌、四张只能坐四人的小桌的饭店内,王海明给记者介绍着经历,称现在他只盼能凭着自己的手艺重振家业。那么,王海明自称的为山西巡抚衙门担任主厨的曾祖父是否存在?
记者在伽西村采访中,一些村民表示,王海明的曾祖父确是名厨,但为谁掌厨不太了解。在榆次区有关部门,记者也得知,王家的“三晋官府菜”的确是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正在申报晋中市和山西省的非遗项目。
那么,一份过油肉,何以价值308元?王海明说,这是因为,他的过油肉,在传统的配料中加入了味道颇能合得拢的裙边。裙边是指甲鱼背甲边缘很软的一周软肉,市场上出售的裙边以东亚水域的为多,价格较高。王海明给记者算了一下,1斤优等裙边2150元,经专门“发过”后,1斤料大概能做五份至六份菜,这样一份过油肉中,裙边的成本便在百元左右。而主要原料猪肉来自猪膀肩肉,同样属于价格较高的肉。此外,这盘菜中还要加入特级台蘑、玉兰片、上等木耳等,因此整盘过油肉的成本在180元左右,“这些,再加上各种我用上等肉、骨熬制的汤以及祖传的炒菜技艺,我能得到的赚头,大约也就百元左右吧。”王海明说。
至于祖传技艺是哪些,王海明说属于“保密内容”,不能外露。
有人认为是“炒作”
对于王海明所说的“物有所值”,晋中市榆次区的王先生表示,“这也未必,一份过油肉,且不论他用的东西是否货真价实,单单一盘菜就有百元左右的赚头,对于一个小店已算不少。商家不过是以此炒作。”
提到王海明的“天价过油肉”及价格,曾多次在他的饭店订餐的张先生则说,“味道确实不错,他在当地一家五星级饭店主厨时,我多次吃过他的套菜,其中最贵的达到了万元以上一套。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师做一盘菜,赚百元左右不算多吧。”
专业人士对此怎么看?就此,记者电话采访了山西省烹饪协会副会长王俊如。他介绍,一份菜的价值所在,要看它的用料。如果一盘过油肉,用了上等的裙边,上好的台蘑、膀肩肉、玉兰片等,那么300多元的价格也不算高,“至于他推出的特金鼎过油肉,我没见实物,不好评说。”对于王海明的技艺及获得的荣誉,王俊如给予充分的肯定,“爱琢磨厨艺、技术很专业”。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王海明的饭店还是以普通的大众菜当家。在这里,他主打其亲手制作的传统菜,如酱肘花、酱牛肉、卷尖、皮冻等冷荤菜以及羊肉片汤、宽汁丸子汤、老榆次桃花面等颇具榆次特色。
目前,王海明主要以传授女儿技艺为主,他的饭店没有聘外人,只由他与妻子、女儿三人一起经营。实际消费中,人们吃的最多的还是普通菜品。
采访结束前,王海明说,在北京打工、开饭店之余,他也曾为一些名人、要人做过家宴,他很实在地说,“这样推销菜品、经营饭店,不是没有‘炒作’的想法,但做好饭店,最关键的还是自己要有一份拿手活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