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30日下午3点10分,著名电影和话剧演员黄宗洛今天在北京同仁医院因严重肺部感染去世,享年85岁。
黄宗洛,1926年9月26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瑞安。曾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于1987年退休。是文艺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从事话剧、戏剧、电影表演五十余年,曾到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访问演出。
在很多话剧迷的印象中,黄宗洛似乎就从未年轻过。原因很简单,他扮演的老舍名剧《茶馆》中那个讲话阴阳怪气,整日提笼架鸟的满清遗少松二爷实在太过深入人心。
几年前笔者在黄宗江先生家里采访,他半是调侃半是赞许地表达过,黄宗洛幼时在几个兄弟姐妹中是最不起眼的,不曾想却是演艺生命最长的一个。黄宗洛演了大半辈子戏,成功塑造了上百个形形色色的角色,其中却大多是配角。正是这些有着出彩表现的配角,让黄宗洛成为“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这句话的绝佳诠释。
有哥哥黄宗江和姐姐黄宗英的成功在先,黄宗洛与戏剧结缘似乎顺理成章,可是,结缘容易,成功却远非一日之功。无论长相还是谈吐,乃至对戏剧艺术的领悟能力等,当年初涉剧坛的黄宗洛都有所欠缺,但他笃信勤能补拙的道理,硬是凭着自己对艺术追求上的韧劲和勤奋逐步推开戏剧殿堂的厚重大门。
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之初的第一批演员,黄宗洛幸运地遇到了焦菊隐、于是之等话剧艺术大家,不过这样的群体对他自然有着更高的要求。他的“人艺”生涯之初并不顺利,几度因表演不过关遭遇角色撤换,“处于除名改行的边缘”。好在有焦菊隐这样的大师从旁调教指点,加上他的刻苦付出,终于渐渐找到感觉,从《龙须沟》的龙套演起,一直演到《茶馆》中的重要角色松二爷。
说到黄宗洛的勤奋,他为演好松二爷的“台上一分钟”而耗费的台下之功可资佐证。那时他想要尽可能地贴近人物的心理状态与生活习惯,于是专门穿上长衫,买了鸟笼和鸟,没事儿就托着鸟笼子“招摇过市”,哪怕见朋友吃饭喝茶也不例外,多次被看客误以为真是满清遗少,几乎达到人戏不分的境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演的松二爷在群星璀璨的《茶馆》中异常显眼,令人过目不忘,赢得满堂彩,也成为他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舞台形象。
《茶馆》之后,黄宗洛对话剧表演的理解以及对自己舞台表现的信心俱增,真正到了艺术的另一个层次。虽然此后仍是多演小角色,但他对待任何角色的那份严谨、敬畏是不变的。在上世纪50年代末人艺排演的话剧《智取威虎山》中,他从老山民、道士演到土匪丁、解放军,实现了“一赶四”的龙套大丰收。
对于话剧人来说,北京人艺是个大学堂,而黄宗洛便是这学堂中起点不高却凭借勤学苦读终成正果的优秀学生。从人艺的舞台上辞别之后,他依旧活跃在银幕上与荧屏里,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形象相继诞生,带给万千观众愉悦的艺术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