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培训 | 聆听世界| 节目购销

影视基地 | 广告服务| 在线电影

首页 | 本站新闻 | 聆听世界 | 培训信息 | 节目购销 | 综艺专区 | 广电常识 | 合作信息 | 本站广告 | 高清电影 |
 
您的位置: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主页 - 电影档案馆
....................................................................................................

《命运的捉弄》前苏联的贺岁剧

 

1975年12月31日

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官方网站广告全面招商

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编剧: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演员:安德烈·米亚戈科夫
      芭芭拉·布雷利斯卡
      伊波利特的尤里·亚科夫列夫
    

剧情:新年前夜的莫斯科,外科医生热尼亚在结婚前与几个好友在公共澡堂里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涂地错上了从莫斯科飞往列宁格勒的飞机。飞机抵达列宁格勒后,出租车司机又把热尼亚送到了列宁格勒市同一街名且同门牌的大楼前。热尼亚走上楼梯,找到了相同的门号,打开门锁便一头栽在床上酣睡起来。房主娜佳回来时不禁大吃一惊,经过一场争执总算弄清了误会,但娜佳的男友与热尼亚的女友终因这件事愤然离去,而这一对因阴差阳错碰到一起的男女主角却终成眷属。这部浪漫电影是上世纪70年代苏联最经典的喜剧片之一,该片讽刺苏联时期各地的所有住房都长得“一个样子”。

    梁赞诺夫在他“城市童话”体裁的创作中充分体现了其喜剧才能、对生活的热爱、对广大观众兴趣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正因为如此,《命运的捉弄》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在1976年《苏联银幕》杂志的民调中,该片被评为年度最佳影片,男主角扮演者米亚格科夫被评为最佳演员。1977年该片导演、男女主演、作曲、摄像和编剧被授予苏联国家奖的最高荣誉。

背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苏联电影的鼎盛时期,《命运的捉弄》(根据1971年上演的话剧《新年夜》改编而成)正是在此时孕育而生。它是苏联电影大师艾利达尔·梁赞诺夫的力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年的都市童话。

    

    当时尽管还没有贺岁片这个概念,但《命运的捉弄》可以称作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贺岁大片。自1975年12月31日上映以后,该片就成为俄罗斯观众欢度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到新年就要拿出来放,而且始终保持高收视率。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当不好问他人年龄的时候,就问其看过多少遍《命运的捉弄》。

  影片为何能够长映不衰?常驻俄罗斯的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民调。结论是:多数俄罗斯人都希望在新年之际观看轻松、愉快、祥和的影片,《命运的捉弄》符合这种期待的全部要素。人们希望在新年之夜出现奇迹,影片帮助他们实现了梦想。

  笔者发现,俄罗斯人都非常愿意就《命运的捉弄》说上几句。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从事媒体工作的奥列格说:“我们那时候都梦想能够有主人公那样的经历,在片中可以找到每个人的影子。每次观看都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如果电视台播,我们全家都会看。”出生在30年代、从事艺术研究工作的玛丽娅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百看不厌的影视经典。即使我们都知道下一句台词要说什么,但还是要从头看到尾。”出生在60年代在大学教书的米哈伊尔说:“这是我们家的新年传统,全家坐在一起看这部影片,重新体验第一次观看时的感受。”

  可以说,《命运的捉弄》已经融入俄罗斯人的生活,让受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曾经有一段时间,女主角娜佳不仅成为男士们最喜爱的银幕形象,其衣着也被女性竞相模仿。娜佳的狐皮帽,据说是当时苏联妇女追求的时尚。很多女人到商店对售货员说:“我要买影片中那种帽子。”可这帽子是女演员布蕾利斯卡从波兰带来的。由于开拍前两天才正式定下由她扮演这个角色,因此女主角的外衣和帽子都是自己的。片中娜佳为男友准备了电动剃须刀作为新年礼物,如今这一礼物也在新年走进了很多俄罗斯家庭。

  莫斯科克拉斯诺普列斯涅斯基公共浴池的工作人员说:“这部影片的热映,使得人们新年前夜去公共浴池洗澡成了习惯,洗浴时还经常会谈及这部片子。我们浴池的一个体重秤坏了,因为很多人想像电影里那样一块儿称体重。”

  原版经典续集时尚

  2005年,俄罗斯第一频道宣布,以《守夜人》而蜚声影坛的别克马姆别托夫将拍摄《命运的捉弄》续集。原版的主要演员都参加了拍摄,热尼亚和娜佳也都由原来的演员扮演。

  2007年12月21日,作为2008年的贺岁档大片,《命运的捉弄》续集在全俄及前苏联国家1500家影院同时公映。很多城市的首映门票提前多日预售一空,因为人们为这部电影实在等得太久了。很多公司的老板都买电影票送给员工当圣诞和新年礼物,以重温苏联时代的浪漫情怀。

  在续集里,娜佳与热尼亚因性格不合最终分手。30年后,热尼亚的儿子再次来到圣彼得堡那栋苏联时期的典型楼房,在那里发生了与父亲当年类似的经历。该片虽然成为2008年俄罗斯和独联体影片发行的票房冠军,票房收入达到约4992万美元,但观众看后大都不买账,认为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远远不及梁赞诺夫的原版,其情节过度牵强,人物形象不突出,植入广告痕迹过重。

  俄新网记者撰文称,与原版相比,续集无悲亦无喜,幽默成为搞笑,结果既无抒情,也无浪漫;没有命运,只有捉弄。一言以蔽之,狗尾续貂。《消息报》发表的影评,更是将原版和续集两部影片比作“30年前列宁格勒雪花纷飞的寒冬”和“今天因为温室效应产生的雨雪交加、泥泞不堪的莫斯科暖冬”。

  不过,习惯于文化快餐的年青一代却表达了相反的观点。在网络论坛和博客中,很多人认为不应该一味地把续集和原版相比。事实上,电影也与经典文学作品一样,很难出现超越前者的续集。此外,现在已是21世纪,不能按照上世纪70年代的审美标准要求现代的流行文化。如果说原版是历久弥新的电影艺术,续集就是符合大众文化潮流的娱乐消费。一句话,原版经典,续集时尚。

  但更多的俄罗斯观众还是喜欢看30多年前那部《命运的捉弄》。一些俄罗斯人坚决不看续集,就是为了不破坏对经典的印象。

  ◆小花絮

  经典也有穿帮处

  1.影片开始时热尼亚和妈妈在餐桌旁对话,妈妈肩上的手巾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

  2.热尼亚的朋友两次按门铃叫他去浴池洗澡,妈妈两次从热尼亚朋友手中接过香槟酒。

  3.喝醉的乘客当时不许登机,并且还要核实机票和护照上的姓名。

  4.热尼亚坐在伊尔-62的机舱里,而空中飞的是图134,在列宁格勒降落的是图154。(韩晓星)

  东西碰撞:导演与中国特有缘

  在拍摄《命运的捉弄》前,梁赞诺夫就因导演《爱车》、《老强盗》等片而在苏联家喻户晓。《命运的捉弄》大获成功后,他在1977年和1982年接连拍出两部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影片《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这三部电影被人们称为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这些杰作奠定了梁赞诺夫在俄罗斯乃至世界上的电影艺术大师地位。在俄罗斯,他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可以说,梁赞诺夫的电影也在深深影响着中国的观众。《命运的捉弄》1989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部配音翻译(车适任译制导演),于当年的春节晚会后播出,给了除夕夜黑白电视机前的许多中国观众意外的惊喜,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故有网友云,自那以后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次春晚结束后都要等一等,看看会不会还有什么惊喜。

  此外,梁赞诺夫执导的《狂欢夜》、《残酷的罗曼史》、《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老马》等片也均在中国上映过,其作品在中国上映的数量,超过了任何一个俄罗斯导演,至今还没人打破他的纪录。

 

电影欣赏

更多内容请关注电影档案馆》》

信息发布: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官方网站8888 编辑部门: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网络信息部
 
※频道推荐
 
────────────────────────────────────────────────────────────────────────────

Copyright·1999 - 2012 TVS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山西省戏剧电视艺术中心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