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城市路桥“打包”收费,是时下不少城市的通行做法。在国家加强清理整治路桥收费的背景下,这种年票制开始遭遇尴尬:新近开征的广东惠州市,七成车主未缴费;东莞市92万辆汽车,两成欠缴年票……对一些市民而言,提起年票制很无奈:“这条路,这座桥,不管你走不走,都得留下‘买路钱’,且要年年缴。”
通行费平摊 年票一刀切
年票制是一些城市路桥撤销收费站点后推出的一种收费模式。广东省作为最早推行年票制的省份之一,其21个地级市中已有20个开征。但近些年来,广州、东莞、佛山多个城市,数十万车主拒绝缴纳年票。其中仅广州市,近三年每年约有15%的车主未缴年票。
年票制“试行”多年,质疑声越来越大。“把通行费平摊到每辆车上,年票制一刀切,缺乏科学性、公平性。”车主张先生说,过桥多的使劲过,过桥少的觉着冤,不买年票的车辆又通不过年检。在争议声中,年票制模式陆续在全国百余城市试行。
账目不清楚 还贷无休止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路桥收费必须专款专用,征收的“年票费”应用于偿还城市路桥、隧道建设的贷款。
但一些城市财政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年票实际上突破了“专款专用、收费还贷”,被用作政府性基金,有多个支出子项目,偿还相关路桥项目贷款只是其中一项,更多用于统筹解决城市道路设施的问题及新建公路的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市开征年票时纳入的11个路、桥、隧道项目,每年收取年票约3亿元,自1994年至2009年共收费45亿元。而事实上,项目实际投资仅为21亿元。今年4月,珠海车主孙农、周润凡把广东省物价局和广东省交通厅告上法庭。二人在庭审中诉称:这11个捆绑项目中,有两项已超过收费年限。
相关政府部门在法庭上的答复是:这两个项目是“还”完了贷款,但又有新的项目捆绑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