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一天大部分孩子都会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幸福过节。但是,有一群孩子他们没有爸爸妈妈,对家庭也没有概念,每年陪他们过中秋节的是其他孩子和叔叔阿姨,他们就是生活在福利院里的孤儿们。
9月19日中秋节,记者和太原市儿童(社会)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过中秋节时得到一个好消息:太原市福利院将在全省开创新的孤儿养育模式,将为孤儿招募“爸妈”,和孩子在院内一起生活。明年中秋节,福利院内的孩子们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欢度中秋了。
请进“爸妈”和孩子一起生活
19日,福利院里,7岁的孤儿雯雯正在高兴地吃着月饼,有时她还会和其他小朋友打闹一下,并互换月饼,品尝不同的口味。“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记者问。“中秋节。”雯雯说。“中秋节是什么节日?”记者又问。“吃月饼的节日呗!”雯雯天真地回答。
“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们没有家庭概念,当然更不知道什么是家人团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尽管他们对孩子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爱,对孩子们的照料无微不至,但是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们还是不懂得什么是父母的爱,也不了解普通人的家庭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父爱母爱,让他们获得家的温暖,福利院开展了家庭寄养工作,在福利院周边的村子招募寄养家庭,把孩子送到寄养家庭中生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目前,全院共有600多个孩子,在院外寄养的有480多人,还有100多个孩子在院内集中供养。今年1—8月,福利院就新增加孤儿150多人,随着孤儿的增加,福利院周边村子寄养孩子的能力已经趋于饱和,而远离福利院的寄养家庭又不容易监管,不能实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此外,有的家庭对寄养孤儿过于溺爱,孩子也对寄养家庭过于依赖,当有人收养这些孤儿时,孩子难以融入收养家庭。
为此,福利院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创一种新的孤儿养育模式——“居家养育”模式。“居家养育”与“家庭寄养”的区别在于,“家庭寄养”是把孩子送出去,而“居家养育”是把“父母”请进来。福利院将面向社会招募普通家庭的夫妻住在福利院,由福利院提供食宿和薪酬,每对夫妻长期照顾三四个孤儿。
这样既能让孩子们体会家庭的温暖,与“家庭寄养”互补,又能随时了解、记录孩子们在成长中的情况,保证孩子们能在安全、温暖、科学的照顾下成长。
目前,“居家养育”招募家庭的条件、管理方案等正在制定中,10余套“居家养育房”已经开始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筹建“婴儿安全岛”保弃婴安全
太原市儿童(社会)福利院除了紧锣密鼓建设的“居家养育房”,还有一项与孤儿生命安全紧密联系的项目正在筹划当中——建立“婴儿安全岛”。“婴儿安全岛”最先由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于2011年6月在院门外设立,是我国第一座被遗弃儿童保护设施,并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今年初,民政部要求推广这一经验,在省会城市率先发展,这在我省尚无先例。
所谓“婴儿安全岛”就是在福利院门外建立一个小屋,小屋内设有婴儿床、保温箱、空调,如果有家长遗弃孩子,可以把孩子放在“婴儿安全岛”,避免孩子冻死、冻伤或被野狗咬伤。
“设立‘婴儿安全岛’会不会鼓励遗弃婴儿?”记者质疑。“实际上,无论有没有‘婴儿安全岛’,往福利院外遗弃孩子的事在全国来说都有发生。”福利院工作人员介绍,有些打算遗弃孩子的父母,既想把孩子一扔了之,又怕孩子没有人照顾,还怕自己遗弃孩子的事情被人发现。因此,有些人三更半夜把孩子扔到福利院附近匆匆离开。有的孩子被遗弃在门口,有的被遗弃在附近的草丛里,有的被遗弃在附近的马路边。如果弃婴未被及时发现,可能会因此生病、冻伤、受到动物侵害,甚至夭折。在太原市儿童(社会)福利院附近,每年都会发现20个左右的弃婴。“我们无法制止家长遗弃孩子,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把弃婴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工作人员表示。
据相关媒体报道,石家庄福利院“婴儿安全岛”运行后,全市弃婴的总数没有增加,只是遗弃婴儿的地点相对集中在了“婴儿安全岛”,同时弃婴入院后存活率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