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站新闻 | 山西广电动态 | 地市广电动态 | 艺考考前培训 | 广播节目购销 | 本站专题 | 广电常识 | 在线广播 | 广电进修 |
中国配音演员
 

 
袁阔成
 
辽宁日报: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 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昨日凌晨,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终年86岁。原辽宁电视台《评书连播》导演、制片人史艳芳曾为袁先生录制过《三国演义》、《水浒》等多部评书,也是袁先生30多年的好朋友。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史艳芳导演,她讲述了袁阔成的辽宁情缘。


难忘第一次看袁先生演出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史艳芳刚刚与袁阔成的女儿通完电话,她含泪向记者讲述了第一次与袁阔成同台演出的情景。
    1979年,史艳芳作为沈阳曲艺团的演员与袁阔成一起代表辽宁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同台演出的还有田连元、杨振华。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袁阔成现场表演评书。史艳芳说:“现在想起来都历历在目,袁先生的现场表演太震撼了!我记得当时他讲的评书是《桃花庄》,讲鲁智深的故事。避祸五台山醉闹佛堂后,老方丈派鲁智深前往东京相国寺,路过桃花庄,恰遇‘小霸王’周通强逼刘太公女儿成亲。鲁智深路见不平假扮新娘,洞房痛打周通。虽然已过30多年了,但我依然难以忘记这次演出,袁先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人物跳入跳出的细腻处理都那样出神入化,包括抬轿的情节,都表现得那样自如,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太幸运了,能看到这样精彩绝伦的演出。 ”
    那次演出后,袁阔成表演的《桃花庄》受到文化部嘉奖。


授权申报“袁派评书”


    据史艳芳介绍,袁阔成生于天津,自幼随父习艺,后拜金杰立为师,并得到陈士和的指点。他14岁登台,长期在唐山、天津、哈尔滨、营口、北京等地献艺,18岁即以短打书《十二金钱镖》、《施公案》享名。袁阔成出身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上世纪50到80年代,他生活在营口,其评书艺术也成就于营口,与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被合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其代表作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等。
    袁阔成倡导说新书,将小舞台传统评书艺术带到大舞台,使评书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袁阔成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曲协理事、曲协辽宁分会副主席,营口市文联副主席等职。2007年,袁阔成授权营口文化局申报“袁派评书”,参加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他说,没想到营口人民还惦记着自己,把评书艺术进行申报。


录制《评书连播》


    上世纪80年代,史艳芳调入辽宁电视台工作,成为《评书连播》的导演和制片人,那时的袁阔成已定居北京,史艳芳到袁家邀请其为辽宁电视台《评书连播》录制节目,袁阔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史艳芳告诉记者,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特别愿意接受新事物,他说评书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漂是漂亮,俏是俊俏,快是快而不乱,脆是声音脆、包袱脆!此外,袁阔成说书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袁阔成表演的《三国演义》家喻户晓,代表了中国评书的最高水平,这也是史艳芳当时在北京为袁先生录制的电视评书。 1981年,袁阔成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录制长达365讲的《三国演义》,评书《三国演义》曾获省政府1983年优秀文艺创作奖。有评论家认为,除去少量口误以外,袁氏《三国》可算得上一部完美的作品,是中国语言艺术的一座里程碑。故有人称赞“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
    袁阔成曾坦言,评书要与时代接轨,他发现很多人使用评书的播讲方式来讲法制、说财经,效果不错。他还表示,传统评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必须求变。
老伴去世对他打击大
    在史艳芳的记忆中,袁阔成一生都活在评书里,史艳芳说:“他太全面了,触类旁通,一直在追求评书的延伸发展和与时俱进。 ”当年与史艳芳合作了多部评书之后,袁阔成一直希望史艳芳也能从事评书艺术并总结评书艺术,史艳芳现在在沈阳创办鼎泰乐和艺术团,并组织多场公益演出,袁阔成还亲笔题字让女儿送来,希望评书艺术有更多的机会被观众看到。史艳芳告诉记者,袁阔成与老伴的感情非常好,大家在北京常去袁家串门,称袁先生的老伴为“婶儿”,“婶儿”默默地在厨房给他们做饭。老伴的去世对袁阔成的打击很大。史艳芳说:“‘婶儿’去世时,我去袁先生家里看望他,就感觉他瘦了很多,没想到那竟是我与袁先生的最后一面。今年过年我给袁先生打电话拜年,是他女儿接的,袁先生正在休息,说一切都很好,我当时没能跟他说上话,没想到就再没有机会了。 ”
    从前,听广播电台评书连播是很多人的爱好,许多人是听着袁阔成说的书长大,其中很多人因为听袁先生的《三国演义》而记住了三国人物。袁阔成把中国文化用这样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他一生最爱的是评书艺术,最担心的也是评书艺术,企盼有更多的后来人传承评书艺术。□本报记者/肖 杨
1995年《评书连播》播出10周年时,袁阔成与史艳芳合影。


致那些听袁氏《三国》长大的孩子们


    听到袁阔成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的心里一惊。从我记事时起,他说评书的声音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时候我家住在沈阳大东边门,都是一趟一趟的平房。收音机像现在电脑显示屏那么大,四四方方大而笨拙。可惜后来家里的大收音机坏了,每到评书连播时间,我就蹲在别人家窗根下听声,我凿壁偷光的精神感动了爸妈,他们省吃俭用给我买了一个小半导体,我视如珍宝,一直用了好多年,直到坏得不能再用。
    在评书温暖的声音中,我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遗憾的是,后来评书艺术有些衰落了。记得一位评书表演艺术家说过,评书没有偶然成功的可能,都是从小苦练苦熬出来的,评书是形式最简单而内涵最深奥的东西,就一个人站在一张桌前说事儿,谁都能,但是说好了,那就是语断昆山分石玉、言倾沧海鉴鱼龙,难于上青天。
    没错。评书,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讲故事。我们哪一个人,不是从小听着故事长大的呢?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能说评书的人不多了,评书说得好的人就更少了。也许有人会说,过时的自然就被淘汰。可能吧,但我还是在手机里下载了不少,时常在路上听听。因为我相信,怀念一下带给我快乐的评书,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继承,丝毫不会让我落后于时代。因为,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
    我最喜欢的评书,当数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 365回,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称得上是评书艺术中一座难以逾越的巅峰。这部书我是百听不厌,每每总能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惬意,又有一种浪遏飞舟般的豪迈。我多希望能有机会握着袁先生的手,激动地对他说一句:我是听着您的《三国》长大的孩子啊!可惜了。

□本报记者/黄 岩


录制评书。
链接
评书发展小史——


    中国评书网的资料显示,评书的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明代小品大家张岱有文《柳敬亭说书》,极其生动、传神地呈现了柳敬亭说书情景。那时评书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称为“弦子书”,柳敬亭的老师莫后光提到的说话理论是:“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绎之欲其安,进而止之欲其留,整而归之欲其洁。非天下之精者,其孰与于斯矣! ”
    北宋汴京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晚清光绪年间,评书传入皇宫中。因皇宫唱歌多有不便,于是改说唱为“评说”,评书的艺术形式便固定下来。
    民国是评书中兴的时期,据记载:当时“撂地”说书人说《三国》,便万人空巷,把街道围得满满的。另外,评书与相声也有很大的渊源。尤其是单口相声和评书的“片子活”技巧几乎相同。有些相声的“段子”也来源于评书章节。
    新中国成立后,评书得到发展。尤其是广播和收音机的普及,给评书极大的生存空间。评书艺人又创作了许多新作品,比如《林海雪原》、《平原枪声》。改革开放后,评书艺人又创作了不少作品,比如《珍珠港》等,特别受评书迷欢迎。
    现在,几乎每个广播电台都有评书专栏,主要听众是老年人和出租车司机,评书仍很受听众的欢迎。但一些评书演员也担心评书会渐渐消失,实际上,现在很难再看到年轻的说书人了。

 
 

本站精品课程推荐

太原播音主持培训
·播音主持、编导、表演、美术考前长训班招生
·播音主持、编导、表演双休日考前小课班
·成人播音主持进修班招生通知
·播音主持、表演、编导艺考高中班招生通知
·播音主持、影视表演一年全日制进修班
·地市级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进修班
·少儿节目主持、表演培训班招生通知
·普通话培训班招生通知
·更多精品课程欢迎登陆官方网站
 
分享按钮

 
Copyright·1999 - 2018 TVS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山西广播影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