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希区柯克,一八九九年八月十三日生于伦敦一个严谨的天主教家庭,父母从事蔬果买卖的生意, |
并把他送到教会学校就读,可想而知他的成长过程充满了许多规律。
1914年,希区柯克的父亲去世, |
他离开公学去学习工程学,后来到一家公司广告部从事绘画工作。这段时间,希区考克开始对电影产 |
生兴趣,并常阅读关于美国贸易方面的刊物。1919年投身电影界,加入英国拉斯基影星公司,主要设 |
计电影字幕卡。 |
|
一九二三年,他的第一个执导机会来了:因为导演生病了,于是他就代替完成了这部片子。这部 |
作品使得工作室的主管印象相当深刻,遂指派他担任导演;在影片快完成时,工作室结束了在英国的 |
营运,这部作品也就因此不了了之。随后他受雇于 Michael Balcon的公司,这家公司也就是后来的 |
Gainsborough影片公司,虽然他的职位是助理导演,但他所做的远比这个头衔多得多──编剧、字幕 |
设计、艺术指导等。 |
|
就在1925年的早些时候,他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机会。制片人迈克尔·鲍尔康(Michael Balcon) |
邀请他拍一部英德合拍片。这部名为《欢乐园》(Pleasure Garden)的影片被希区柯克形容成了“人 |
生中最灾难的拍片经历”,也不出意料地遭遇了票房滑铁卢,然而这次拍片却让他获得了前往德国学 |
习的机会。正是在德国UFA制片厂里,他第一次接受了表现主义的熏陶。而电影协会当天下午所放映的 |
《蜡像馆》,更是在主题和风格两个方面启迪了希区柯克第一部获得商业成功的影片《房客》。 |
|
“我相信,我们通过视觉可以讲述的东西与通过语言可以讲述的一样多。这就是我从德国人那里 |
学会的东西。”1927年,因《房客》获得票房成功的希区柯克一下子迎来了三部作品的同时上映。年 |
仅27岁的他突然之间成为英国电影继卓别林之后的又一位新星。那一年的圣诞节,希区柯克向自己的 |
友人赠送了一个别有意味的礼物。那是一块画有希区柯克漫画肖像的拼图,而在拼图之下,希区柯克 |
则亲笔写下了自己对电影的理解:“电影仅仅是为了创造意义和情感而拼凑在一起的胶片。” |
|
虽然贵为一代宗师,希区考克小时候也相当调皮,有一次他爸爸为此写了一封信给警察,警察在 |
看完信后二话不说,就将他铐起来,过了十分钟才把他给放了,这时警察对他说:「当人们做错事时 |
就会得到这样的对待。」这下子可把小希区考克给吓坏了,而且阴霾还延伸到长大后,让他对警察都 |
一直有所忌惮。可是这份恐惧也成为他的创作来源,而且「犯错的人」也一再出现在他的电影里。只 |
是当他在客串The Lodger那幕逮捕的戏时,感受应该特别复杂吧! |
|
1929年,希区柯克拍摄了第一部有声片《讹诈》获得观众的喜爱和影评家的一致好评。希区柯克 |
在英国的导演生涯极为成功,这期间他的主要作品有《知情太多的人》(1934)、《三十九级台阶》 |
(1935)、《失足的女人》(1938)等。1937年8月,希区柯克坐上了前往美国的玛丽皇后号。定居洛 |
杉矶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 |
|
希区柯克对杀人狂的一段评论,很典型地表明了他对这类人的 |
|
 |
态度,他说:“人们常常认为,罪犯与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 |
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当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 |
他们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更无特色,更 |
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罪犯实际上是一些相当笨的人,他们的动机也 |
常常很简单、很俗气。”希区柯克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经不 |
起诱惑。 |
|
希区柯克对人生抱着一种奇怪的恐惧感。他认为,骇人的东西 |
不仅潜伏在阴影里,或者潜伏在只身独处的时候,有时,当我们和 |
正派、友好的人在一起时,也会感到十分孤独、险象环生和孤立无 |
援。另外,在他内心深处,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一种绝望的感觉。 |
|
 |
一、金发与红发女郎 |
据说希区柯克七岁时,在他家附近曾发生过一起毒死金发女郎的案件,他对此事一直记忆犹新, |
但无法确定这对他的电影创作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女演员有着固定的、 |
独特的审美趣味,使得“希区柯克女郎”成为一个传奇色彩很浓的名词,而且从任何一方面看,都要 |
比现在名气更响的“邦德女郎”素质要高得多。“希区柯克女郎”有着统一的标准:美艳不可方物、 |
富有幽默感,甚至一样的体型与心理形象--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难以捉摸的神秘气质,甚至垂在 |
耳边的发式,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都是金发!
|
在第一部真正的希区柯克作品默片《房客》中,希区柯克影片中充斥着金发女郎,首先是凶手一 |
连杀死八个金发女郎,男主角的妹妹也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对墙壁上挂着的金发女郎的画像深感恐惧 |
,不过对同样是金发女郎的女主角却产生了爱慕之情。此后几乎每一部影片,希区柯克都会起用金发 |
女子作为女一号。《艳贼》中蒂比·赫德伦的出场堪称经典,影片开头始终不见她的容颜,只见她一 |
头乌发,等她回到酒店住处洗头时,我们才惊奇地看到水正渐渐变黑,而她--蒂比·赫德伦--希 |
区柯克最后的一位尤物露出她美丽脸蛋的同时,也露出了她金黄色的秀发。 |
|
 |
|
可希区柯克却一向在自己的电影里对红发女子缺乏兴趣甚至深恶痛绝,在《迷魂记》中,他甚至 |
让剧中主人公强迫一位红发女子把头发染成金色,可恰恰是一位红发女子在暗中主宰了主人公(以及 |
希区柯克自己)的生命,这不得不说是种反讽。他曾向自己的传记作者夏洛特·钱德勒袒露心声: |
“我只能在艾玛面前放弃自己的尊严,而尊严总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
|
当然,希区柯克和妻子雷维尔的关系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满。在拍摄《我忏悔》时,希区柯克把 |
杀人犯的妻子取名为“艾玛”,然后写下了一段令人震惊和回味的对话:“我的艾玛在哪儿呢? |
”——正是他自己杀了她——“我爱她。看她工作这么辛苦,我真是想哭啊”。 |
|
二、楼梯与阴影 |
如何运用画面来制造悬疑与紧张的气氛,是希区柯克最擅长的,而“楼梯”与“阴影”是他最常 |
调用的元素。在拍摄《房客》时,希区柯克从德国表现主义那里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们认为的 |
:当人物走上楼梯、逐渐进入黑暗时,观众会陷入恐惧。所以《房客》中男主人公在深夜带着白色手 |
套从楼梯上走下时,显得阴森恐怖,但希区柯克其实只是将镜头对准了楼梯扶手上慢慢滑下的手套而 |
已。像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比较著名的如在《讹诈》中,爱丽丝随克劳上楼时,在楼梯间的墙壁上 |
留下的不祥阴影就预示着悲剧的发生。最为著名的三个楼梯镜头出现在《迷魂记》、《鸟》与《夺命 |
狂凶》里,《迷魂记》中教堂塔的旋转楼梯显得极高、令人目眩;《鸟》中的阁楼楼梯充满致命的吸 |
引力;《夺命狂凶》里布兰尼在深夜到罗斯克家中寻仇时,在上楼梯时,反复切换的特写,几乎令人 |
窒息--因为你无法了解将要发生的事情。 |
|
|
|
三、窥探 |
有窥视倾向的人或者用窥视者的视角来拍摄,是希区柯克电影常常表现的一个方面。以前,我们 |
可能会把窥视和窥视者当作是精神不正常的表现,就好像在《后窗》中格蕾丝·凯莉讲的那样,窥视 |
者是要被判刑的。在希区柯克的电影当中,往往运用窥视的镜头角度来反映事件,从而随着偷窥者的 |
感觉一道进入他们的世界。 |
|
《后窗》是希区柯克电影当中运用“偷窥”主题最为极致的一部作品,他显然认为每个正常人都 |
有偷窥他人稳私的欲望。在影片的一开始,观众就被处于一种窥视者的角度,因为杰弗腿部的受伤, |
他只能每天坐在家中透过窗口来观看他家对面的每一户人家,镜头从杰弗瑞家对面的邻居家窗口一一 |
扫过。由此看来,窥视他人的稳私并不是一些刻板、猬琐的人们才会有的娱乐,许多正常人都会产生 |
这样的一种观看情感。 |
|
 |
|
希区柯克有个癖好,他喜欢在他电影里客串。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绞尽脑汁在电影《救生艇》里 |
出现——那是一个在茫茫大海逃亡的故事,希区柯克为了能在影片里出现,不惜减肥,然后拍一个减 |
肥前和减肥后的广告,放在报纸里,以便顺理成章的露脸……他说他是故意的, 这样做是为了提醒观 |
众这只是一部电影。 |
|
希区柯克永远会在自己的电影里扮演一个没有台词的路人甲,他或者在邮筒旁寄信,或者穿着黑 |
大衣从女主角(永远是一个金发女郎)身边走过,或者提着一把大提琴上了火车,或者是那个最后一 |
个走进电梯的、面无表情的乘客,或者,仅仅在暗处留下一个侧影。但他或许还为的是给自己的作品 |
标个记号,像画家在自己的画作里留下一个不为人知的签名,像兵马俑的工匠,在那些埋藏在地下的 |
偶人身上,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标记。苍茫世界,光留下不朽的作品是不行的,还要留下一个记号, |
在这个作品脱离自己之前,用这个记号拴住它。所以,后人在观看希区柯克的电影时,又多了一项乐 |
趣,就是在影片中寻找作为路人出现的那个大肚子男人,他总是孤独地走过,偶然有伙伴,也不过是 |
条宠物狗。 |
|
 |
|
希区柯克所贡献给电影艺术的,绝对不仅仅是纯电影的技巧。就像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 |
人格一样,希区柯克的电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 |
。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在精心设计的技巧之下,我们看 |
到的是一颗在严厉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饱受压抑的灵魂。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 |
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
|
希区柯克在生前就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导演,却从未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虽然 |
曾经获6次提名。1968年获特殊奥斯卡奖,同年获美国导演协会格里菲斯奖。1979年获美国电影研究院 |
终身成就奖。晚年的希区柯克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医生叮嘱他千万不要再喝要命的伏特加酒了,妻子 |
阿尔玛也苦口婆心地劝告。但聪明的希区认为,即使没几天可活,也必须活的有 尊严有自由。于是, |
他背着阿尔玛把酒瓶藏在了浴室的药箱里,每次洗澡时都拿出来咪两口。果然,馋酒不止的希区很快 |
离开了人世。1980年元旦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同年4月29日在洛杉矶去世。 |
|
 |
|
下一篇 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