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人员上门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报酬,那么上门费自然就变成了出勤人员的工作成本,你要挣钱,还能不出自己的力么?不应该把这种自身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二、报价模糊,上门后随机涨价。
很多消费者在电话预约上门维修者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回答:“没有亲眼看到家电的实际情况,不能给一个精确地报价,需要实地看了,按照工本费、手工费,才能准确报价。”
这是几乎每次报修时都会听到的回答,及时事先约定好了一个较低的价钱,等维修人员上门后也会不断地在这个基础上加价,左右都是钱,反正最终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多掏钱,没办法,东西已经修了,或维修人员已经上门了,很多消费者都不好意思这个时候讨价还击或者取消维修,因为,如果取消了维修,50元的上门费还是要给付的,往往这个时候消费者都会忍气吞声的接受了。
三、材料的工本费远高于市场价。
记者的一位朋友,家中的热水器坏了,于是搜索到了该品牌自称是维修店的电话。不久维修人员上门。在给付了50元上门费后,维修人员开始检查热水器,最后判断是热水器的插头坏了,需要更换一个插头。该维修人员从工具包内拿出三个热水器插头让记者的朋友选择。
1 2 3 4
|